2012-11-08 作者: 来源:北方网 关注:179次
羊城晚报:作为记者,遇到很多事情你并没有用传统的报道方式写出来,更多是通过微博,这是为什么?
邓飞:我觉得写字的人没有行动力,但是发布微博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,使得行动变得有力。每家媒体有自己发表文章的条件和标准,但对个别群体的帮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,媒体也没法老是做慈善角色。
羊城晚报:从记者到公益人,这两种身份有怎样的联系?
邓飞:我现在经常在记者和公益志愿者间不停地切换角色。看上去两种身份是相互帮助,但实际上是相互抵触的,因为做公益需要友善、慈善的形象,但做记者却总是在充满怨恨地批评。
羊城晚报:从调查记者到公益志愿者,最大感触是什么?
邓飞:记者是记录者,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去解决。但在这个时代,通过网络信息的流通可以实现人财物资源迅速集结。以前是通过文字去影响社会,现在是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。
羊城晚报:会不会考虑转为全职的公益人?
邓飞:不会。公益只是我的志愿者工作。
羊城晚报:几个月前广州发起“剪爱”活动,是微公益的尝试,组织者之一便是媒体记者,您觉得这样的模式好不好?
邓飞:这无可厚非,因为公益志愿者是来自很多领域的,都能带来不同的新东西。媒体记者的报道只要客观真实就可以,大篇幅的扩散宣传是没问题的。
羊城晚报: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光靠微博行不行,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路子可走?
邓飞:微博是很好的工具,形成了微公益,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形成一种公益形式,但目前仍然缺乏规则,但正在逐渐形成,相信会有很好的未来。民间公益肯定得经过从小到大的过程,发展进程中自然会存在问题,如果不处理好就会遭到扼杀。比如近日某民间微基金便遭到抹黑,被PS了一张假的高价洗脚发票,这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会造成巨大的伤害。